清晨五点半,当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75岁的王朝文已穿戴妥当,背着装有夹子、水壶、塑料袋、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装备的包,出现在西岘峰山脚,开始他日复一日的“工作”——沿途捡拾垃圾。
王朝文是东阳市歌山镇王村光村人,是一位有着14年军龄的退伍老兵。退休后,锻炼身体成为他日常的习惯。搬到西岘峰附近居住后,他时常早起爬山。久而久之,他注意到上山的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大众常走的正规台阶路,有专人清扫;另一条是山路,虽然爬山的老友们常走,却无人打理,总会有散落的垃圾。“每次看到很明显的垃圾,我就顺手捡起来带走。”王朝文说。
去年10月,一个简单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反正自己每天要爬山锻炼,为什么不顺便把路上垃圾捡一下?”于是,他自掏腰包买了一把小夹子,带上塑料袋,开启风雨无阻的义务巡山之路。除极端恶劣天气外,几乎每个清晨,崎岖的山路上都能看到他专注的身影:枯枝挡路,他默默移开;垃圾散落,他俯身拾起;下山时,收集的垃圾会被分类投进垃圾桶。
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陪伴他的除了山风,也曾有不解的目光,甚至有“捡垃圾赚钱”的误解。面对这些,王朝文坦然道:“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这份爽直与坚持,渐渐将质疑化作了敬意。同行的“山友”亲切地称他为“老雷锋”,不少人也自发加入随手清洁的行列。“看见我在捡垃圾,很多路人就不好意思扔了,拿在手里或者放进兜里,直到看见了垃圾桶再扔。”王朝文说,现在捡的垃圾越来越少,有时只有小半袋,看着山路日益洁净,他心里特别开心。
改变的不仅是山路的环境,还有身边的人。妻子陈赛珍起初难以理解丈夫的行为,甚至觉得丢人,常劝他“别去凑热闹了”。直到一次同行,她看到丈夫走过的地方,散落的垃圾消失了,路面重归整洁。那一刻,误解慢慢消融,理解开始生根。如今,一起爬山时,陈赛珍也会和丈夫一起弯腰拾起垃圾。
王朝文还是一名有着5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走进他的家中,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挂在墙上,无声诉说着一位老兵、一位老党员永不褪色的忠诚与信仰。“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王朝文说,“在部队里,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战友间互帮互助是本能。”平日里,邻里灯不亮了、电器坏了,他总会伸出援手;路遇走失老人,他会自掏腰包请老人吃饭,并安全护送到派出所。“人好”“热心”是街坊四邻对他的一致评价。就在不久前,他包里的藿香正气水还帮助爬山中暑的年轻人及时缓解了病情。妻子陈赛珍感慨:“我们家老王一直是这样的,热心肠。”
王朝文笑着说:“看到垃圾捡起来,这很正常,没什么好报道的。”在他看来,让山路洁净,助他人平安,是自己做得动就尽量会去做的事。
或许,王朝文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用无声的行动,在蜿蜒的山路上树起一面精神的旗帜,让爱护环境的理念渐入人心。
(东阳市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