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军民携手 双拥情深 | “千岛之城”舟山:探索海岛特色双拥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8-11 09:02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舟山,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由2085个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城”。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舟山再次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成功第九次获此殊荣。

作为海防前哨、驻军大市和我省首个全国双拥模范城,舟山素有军政军民一家亲的光荣传统。自2020年第八次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舟山持续把荣誉转化为动力,积极探索海岛特色双拥实践,讲好新时代双拥故事,始终保持了全市双拥创建工作走在前列的蓬勃发展之势。

照单全收

谱写练兵备战新篇章

七月,在拥有绵延金色沙滩的桃花岛上,一场实兵对抗训练激战正酣。暑期,正是地方文旅消费活力全面释放的时候,但在嵊泗基湖沙滩、朱家尖里沙、桃花岛沙滩等区域,每年免费提供沙滩保障外地来舟驻训军兵种部队10余批次,这已经成为双拥名城舟山的惯例。

部队远距离拉动驻训,涉及交通、场地、航道、后勤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近日,某部保卫科科长到舟山市联系驻训保障事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部队的保障需求,市政府照单全收,并立刻组织相关单位协同保障。

坚持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和推动,舟山建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和分管领导、驻军主要首长为副组长、35个局(委、办)为成员单位的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坚定双拥工作向战为战根本目标,瞄准打仗特需、部队刚需、官兵急需,推动双拥工作向前线聚焦、向前沿推进、向前哨靠拢,不断凝聚军地共创双拥名城的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

构建水电油气运等“全链条”保障模式,探索实行军粮“前置配送”“分片保障”等一站式供应模式,显著提升计划粮精细化保障质效。5年来先后走访慰问偏远海岛、高山哨所、濒海驻训部队、执行护航、联演等重大任务官兵家庭及随军家属逾3万人次;为支援新组建、移防部队提供保障性公租房108套,协调办理军人子女跨区域入园(入学)1300余例,有效解决海岛高山营区用水难等问题……围绕部队所思所急所盼,优质高效的思路举措层出不穷。

关注“三后”

开创拥军优属新局面

夏日炎炎,舟山市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政策咨询实习岗军嫂罗晓燕面带笑容正在接待一位军嫂的咨询,上中班的女儿在一边轻松玩耍。

85后罗晓燕3年前随军来到舟山,毕业于语言专业本科的她曾就职于上海某外企。因为长期在家带小孩做家务,与外界疏远,重归社会的她显得有些腼腆。“为了让这些再就业的军嫂尽快适应新环境,我们今年特地推出‘实习岗’服务举措。既能带孩子上班,工作内容又相对轻松。” 舟山市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此外,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2022年以来,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商务部门建立“千岛军嫂”直播平台,先后举办短视频制作、电商直播、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10余场次,帮助随军家属超40人成功就业,其中不少人成为网红主播和带货达人。

“能担待,不怕苦”是军嫂的优良品质,而近年来,拥有高学历、专业技能的军嫂也不断涌现。“把军嫂当作人才来对待和使用”,是舟山市的一个传统。早在2009年,舟山市就首开先河,成立两个政府全额拨款的随军家属服务管理机构——驻舟山海军和陆军家属就业服务处。2019年,全国首家政府全额拨款的随军家属服务管理机构、舟山市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2022年,创设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军地8家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随军家属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随调安置+定向招考+政企合作“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推动高规格就业平台、高层次岗位供给、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水平供需对接等“四高”协同发力,有力促进随军家属高质量就业,有就业意愿的随军家属就业率达到80%。

高度关注官兵“三后”问题,倾力解除后顾之忧,保证部队专心备战、轻装上阵。近日,笔者在位于盐仓街道海舟公寓的定海区海娃成长关爱驿站看到,虽然暑假还没开始,但海娃暑托班的作息表已贴在教室的门上。270平方米阔绰空间的驿站装修一新,每天早上8:30-下午5:00,周边部队小区的在役官兵子女可以在这儿享受免费托管服务。“丈夫长期不在家,有了驿站,照顾孩子的重担一下子减轻了不少。自己又可以在这里灵活就业,真是一举两得。”驿站老师、军嫂李培月高兴地说。

近年来,舟山市各级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效能,优化军人“三后”服务,在安置移交、尊崇尊重、优抚优待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退役军人创业园推出17项扶持政策;走出关爱军人家庭新路子,打造首批集心理辅导、子女托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拥军服务站10家;向军人军属、困难退役军人发放优抚(优待)补助金,为义务兵父母免费体检,办理军人市民卡……在舟山,军人拥有着安定、幸福的大后方。

军民鱼水

尝试海岛共富新实践

2007年,从海军舟山基地机关门诊部退休的郑柏林在舟山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认识了几位军休干部,大家一拍即合,从此,这群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的银发老人漂洋过海,穿梭于舟山大大小小的偏远海岛、乡村,累计行程14000多公里,义务巡诊25万余人次。

舟山岛屿众多、出行不便、小岛居民就医问药困难,素有海岛义诊的传统。而以郑柏林代表的军休干部就是“海岛流动医疗队”的一部分。如今,这样的优良传统被进一步发扬光大。

6月,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由医疗专业军休干部、东部战区海军医院及地方医院共同组建的优抚巡诊医疗队,奔赴普陀区展茅镇螺门村开展义务巡诊慰问活动,为广大优抚对象及困难群体送去免费医疗服务。

“这样军地医院的联合义诊自2008年开始就有,一年走14~15个乡镇,舟山36个乡镇(街道)已经全覆盖。”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地方医院加入这一阵营,包括妇儿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等特色医院。

一方面,驻舟部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各部队积极支持重大项目涉军审批,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等10余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各军兵种部队主动参与帮扶济困、助学兴教等民生建设,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帮扶援建;超强台风“烟花”正面登陆舟山期间,在舟山驻训的某部队发挥战区级专业救援力量优势,与地方群众共同防台救灾……

另一方面,舟山积极创新形式、拓展内涵,加大社会化拥军力度:组织军地结对共建97对,海军“舟山舰”、海警“舟山舰”、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均与命名地区开展共建活动;市足协设立全国首家“双拥足球园”,打造“中国足球拥军第一城”;市妇幼保健医院组织医疗志愿队成立“军嫂之家”,为随军家属提供优生优育“全周期”诊疗服务;成立全省首支拥军慈善车队,设立“81路”拥军公交专线,推出汽渡全免、客运优惠等优待措施……

一幅幅军地合作画面,勾勒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岛共富之路。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舟山新篇章,百万军民正携手共进,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