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乌篷船划过鉴湖的晨雾,两岸“军人依法优先”的标识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从退役军人学院里的创业讲堂到“军人e家”平台的指尖服务,从“忠孝并行”双拥品牌到展现新时代双拥工作“胆剑篇”,绍兴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将双拥工作融入城市肌理,构建起“立足绍兴、面向全国、服务全军”的大双拥格局,为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并于今年4月第七次斩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
产城共舞
机制创新构建就业新生态
退伍不退志,创业正当时。盛夏时节,烈日当空。绍兴退役军人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仍是一幅忙碌景象。退役军人何文平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特殊的“军创企业基本信息”牌子,上面标注着他的入伍退伍时间、军衔以及相关荣誉。“两年前我带着创业梦来到这里,学院不仅提供3年免租、水电全免政策,还邀请专家来提供专业指导。”从当年白手起家的个体户,到目前已拥有30多人的规模企业(其中近四分之一是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成功跻身学院里的“明星”。
如今,他的创业故事,已成为绍兴构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生态圈的典范之一。这座在全国创建先行的学院,4年间培训退役军人1.2万人次,孵化军创企业217家。2024年,全市新增退役军人市场主体2304家,增速7%,高于面上平均增速4%;全市3.5万家军创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纳税近25亿元,带动就业30.5万人。
双拥情怀对城市服务的浸润,正不断托举起军人转身的坚实舞台。2021年以来,绍兴市文旅集团将安全管理等岗位面向退役军人定向招聘,将旗下鲁迅故里、沈园等景区打造成“崇军驿站”,其中兰亭景区对全国退役军人实行“免票”;柯桥区湖塘街道宾舍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化身“创业红娘”,开创“乡贤+退役军人”帮扶模式,依托村内优质企业资源拓展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机制创新也是产城协同的一大支撑。绍兴市还建立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员工、社区工作者、编外用工“五方联动”定向招聘机制,1597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两委”班子,连续10年转业军官100%刚性安置进公务员队伍,安排工作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100%进入事业单位和国企。从课堂到景区,从乡村到企业,“退役即就业”,已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数智赋能
“枫桥经验”浇灌双拥新枝
“现在用‘军人e家’扫码坐公交,比掏优待证方便多了!”退役军人老陈展示着手机里的乘车码,这个集入伍、退役、就业、优抚等51项服务于一体的数智平台,月均访问量近百万人次,办事好评率逾99%,让退役军人“服务掌上办”。退役军人出门只需扫二维码,即可享受出行、旅游、就医等相应优惠服务。
数智赋能的背后,同样也是“枫桥经验”的创新延伸。平台动态公布现行政策法规,推出“我要咨询”“我想投诉”“我需帮扶”“我找战友”场景,进一步畅通咨询渠道。在绍兴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每周二上午的“律师接待日”已成常态。“有的退役军人是通过平台找到这里的,因为退役军人的法律援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所以每周二上午基本都是我过来,而且固定的律师也能让来咨询的人更有亲近感。”从2020年开始,浙江近远律师事务所林亚妮律师都会定期前往服务中心帮助有需要的退役军人和军属。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近段时间以来的咨询记录——从劳资纠纷到政策解读,5年来,她和她的同事们不间断地为退役军人提供各种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崇军医院的“无感优待”,每时每刻彰显着数智服务的温度。2024年4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挂牌成立的“崇军医院”,推出24项医疗优待暖心服务,为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提供专属的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流程。“退役军人通过‘军人e家’平台挂号时,系统自动识别身份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就诊和治疗。”医院负责人介绍,崇军医院成立一年多来,共服务2600余人次,去年下半年还去“绍兴舰”、武警支队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医院还提供退役老兵体检专场,以及为退役军人疗休养配备随队医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绍兴正形成以“五位一体”“五治融合”“五事集成”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基层服务保障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活动,主动帮助270余位困难退役军人实现脱困,以“服务不缺位、保障全覆盖、尊崇有氛围、引领建新功”,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2020年,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现场推进会在绍兴召开。
人文铸魂
从孝德文化到新时代“胆剑”传承
绍兴,是中华孝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胆剑精神”的诞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双拥工作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力量。“我们将孝德文化与双拥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你为国尽忠·我代你尽孝’的‘忠孝并行’双拥品牌。”绍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已组建双拥志愿服务队伍359支,签订拥军协议,以双拥联系卡形式结对新兵家庭,常态化开展义务兵父母体检,为荣立二等功以上现役军人家属组织疗养,远赴新疆慰问边防连队,将“忠孝并行”深深植入双拥基因。截至目前,当地对于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100%落实,随军随调家属100%安置就业到位。
“卧薪尝胆”的“胆剑精神”,更化作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绍兴市政府与海军绍兴舰(全省首艘以设区市命名的新型导弹驱逐舰)签订城舰共建协议。绍兴舰的舰徽设计融入越王剑元素,舰歌创作融入“卧薪尝胆”典故,赠送官兵越王剑模型。这种文化符号的植入,让“十年生聚”的古越精神与军队“两不怕”战斗精神共振共鸣。近3年先后有1878位绍兴籍现役军人在比武练兵和备战打仗工作中立功受奖,其中一等功也实现“零的突破”。
在国防教育方面,绍兴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双拥文化的时代价值。秋瑾烈士纪念碑获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实现“零突破”。2024年,绍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有关单位发布112个红色地标串珠成链、设计形成的“胆剑印记·双拥国防”主题路线,按不同时期梳理为胆剑溯源、抗日救亡、解放奋斗、图强复兴4条路线,为广大军民提供更“硬核”的游览、参访选择。此外,绍兴还组建了“崇军宣讲团”,开展宣讲500余场次;建设国防和双拥主题公园62个;在城市主干道设立1600多处双拥标识牌或宣传窗,崇军拥军的氛围日益浓厚。
鉴湖潮涌,激荡军民团结的澎湃力量;胆剑传承,铸就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绍兴以产城人文融合为路径,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双拥体系。这里的双拥工作,既是古越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当代延续,也是数智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创新实践。当退役军人在创业园里孵化梦想,当绍兴舰与古城同频共振,这座城市正以产城为基、胆剑精神为魂、数智创新为翼的“绍兴方案”,在产城人文共富的路上,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标注崭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