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一大、红十三军、洞头女子民兵连等红色印记,赋予温州深厚的红色底蕴。温州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一座兵源大市。在这儿,红色传承与民营经济相交融,奏响了一曲曲新时代的交响乐。
温州目前有近16万退役军人,年均接收约2000名。温州创办市场主体3.5万个(其中规上企业482家),占市场主体的2.48%;上缴税收48亿元,占全市税收的5.06%……他们彰显“不一样”的力量,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不一样”的他们应该享受“不一样”的优待。今年,在敢为人先、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下,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的温州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攻坚突破,持续深入推进“1353”工程2.0版本,进一步打响“崇军温州”品牌形象,全力让瓯越大地绽放出“不一样”的双拥之花。
军民共建
强化服务训练保障链
海拔3100多米的高山上,在新疆军区别迭里边防连,一座红底白顶的多功能气膜馆分外醒目。这是温州城连共建的标志性成果——由瑞安投入400多万元援建的“新时代双拥文化活动中心”。
走进馆内,总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的内部空间格外阔绰:不仅有篮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书吧、棋吧,还有按摩室、KTV、VR区等特色配套,各种文体设施可谓应有尽有。“进入冬季,驻地周边积雪严重。自从有了这个文体中心,官兵们文体活动开展难的问题解决了,部队避灾、训练的临时场所也有了。”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温州将双拥模范城创建、届中考评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建立了协调顺畅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各种富有特色的军民共建项目让崇军拥军气息和双拥精神深深融入温州的城市血脉。
去年,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强城有我 舰回温州”舰艇开放日活动中,在温州舰上已服役7年的温州籍战士陈如斌见到了4个月大的女儿。这次开放日,父母妻女第一次来到舰艇,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亲人的团聚让他觉得很开心。
市县四套班子集体参观过军事日;近5000名市民代表登舰参观;温州舰官兵也赴温州市区开展参观见学活动……温州舰入列19年来首次回家乡省亲,这一城舰共建活动也成为当年温州市最为热门的话题。
训练备战需要什么,地方就支持什么。积极主动帮助驻军部队解决训练、战备等方面实际困难400多件,构建覆盖12个县(市、区)的“一站多点”式军供应急保障网络,开展自主保障(演练)20次,部队满意率100%……桩桩件件彰显了一座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责任担当。
崇军惠民
拓宽优抚优待服务网
“拥军优属是全社会的事,通过社会化拥军,能更加浓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积极完善行业拥军、企业拥军、社团拥军等运行机制,建成双拥共建示范单位1200家、双拥示范街(路)14条、双拥教育示范基地54个、双拥共建示范公交线5条,形成“百镇千店齐拥军”的格局。
去年,温州市启动“瓯越双拥情 共筑强军梦”系列活动,“百名专家赴军营”“百家优质拥军企业(商家)优惠活动”“百名演出人员进军营”等8项社会化拥军行动常态化开展,成为打造“崇军温州”品牌的一项重点内容。军地联合组织的240余场系列拥军主题活动吸引了包括医疗、法律、文艺、企业、青年、学生等以及驻地官兵在内的10万余名各界人士参与。
“房顶修好了,再也不会漏水了!” 抗美援越参战老兵、因战六级伤残军人邱招友住进宽敞亮堂的房子,激动地连声道谢。通过申请“老兵暖心屋”项目,温州市、平阳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凤卧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同为其解决建房资金7万元。据悉,作为全国首创的“老兵暖心屋”项目,温州目前已经为48户无房或临危房困难老兵修缮和新建了房屋,使他们感受到身为一名退役军人的荣耀感。
聚焦小切口、突出首创性,实施一批指向准、见效快、有特色、群众有感的改革项目。累计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817家,创成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46家,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整合服务站和革命遗迹、旅游线路、商业综合体等资源,创新打造了14条崇军服务示范带;与10所在温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校地退役军人工作联盟,为5000余名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全方位服务;率全省之先建成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数据平台;在全省首创了退役军人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力保障广大退役军人“住有所居”……
暖心安置
铺好教培先行就业路
6月11日,温州市2025年退役军人无人机操控与应用专场招聘会在温州市退役军人学院成功举办,共提供超200个优质就业岗位,吸引了全市15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近百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此次招聘会为退役军人学员搭建了从技能培训到就业上岗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是推进‘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的有益尝试。”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退役军人的核心关切。温州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构建以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温州市退役军人学院、温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为主要架构的教培体系,分类建立15个高校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三驾马车”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自2021年8月公布校地合作名单以来,成功举办岗前适应性、船员水手、无人机操控和应用、教师资格证、泵阀设计智造等教育培训,取得良好成效。”温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至今已举办两期的退役军人船员技能培训“浪花计划”,让学员迅速掌握航海专业技能,帮助实现从“战场”到“甲板”的无缝衔接。这一培训计划成功输送海洋经济发展紧缺型专业人才,为温州“千年商港”复兴梦注入崇军力量。
一张蓝图绘到底。温州持续推进退役军人“一十百千万”就业创业计划,围绕打造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新高地目标,打造提升10个示范性就业创业平台,招录235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公务员、事业、国企和社工队伍,累计教育培训退役军人4600余人次。
温州市还率全省之先出台“退役军人教师”政策,明确“面向退役军人单列计划,每年全市计划招聘退役军人教师不少于13名”,推动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他们用亲身经历为孩子们送去一堂堂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精彩课程。
擦亮“崇军温州”品牌,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牢记殷殷嘱托,赓续红色根脉,在新时代瓯越大地上,温州正昂首阔步,迈向新时代双拥工作新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