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军民携手 双拥情深 | 血脉永续 潮涌东海 宁波以“三个始终”谱写双拥新篇

发布日期:2025-07-29 08:56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潮涌东海,双拥之花持续灿烂。

今年4月,宁波获评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自1994年以来,这座英雄之城连续第九次捧起这一象征军政军民团结的奖牌。

作为东海前哨、开放前沿、海防重镇、驻军大市,宁波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服务国防的责任十分重大。和平年代,东海舰队枕戈待旦,“甬”立潮头的宁波,以三个“始终”为纲,将双拥基因深融于城市血脉,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蓝图上刻下“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永恒印记。


始终把国防责任扛在肩上

东海前哨的强军担当

这座城市的担当,始于将国防与军队建设深植于城市发展的核心规划。

从市委常委定期议军议双拥的制度设计,到《宁波市与驻甬部队常态化交流机制》的精准落地;从军地合署办公的高效协同,到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的靶向发力——系统完备的双拥机制如磐石般筑牢了军地一体、高效落实的强军保障体系。

宁波以“平时服务练兵,战时保障打赢”为准则,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拥军支前铁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锐意革新,持续强化军供站建设,为部队演训备战提供坚实后盾。

血脉传承,使命必达。不讲条件支持练兵备战、不遗余力保障演训任务、不折不扣落实支前要求——这既是流淌于城市血脉的双拥传承,更是宁波对国防安全最铿锵的承诺。

始终把军人尊崇落到实处

温暖全城的崇军风尚

在宁波,“尊崇”绝非虚空的口号,而是浸润于城市肌理、直抵人心的温暖实践。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出台一系列精准务实的举措,驻市委社工部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落实,把维护退役军人权益作为监督重点,让军人军属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触手可及。

聚焦军人“后路”,打造转业安置“直通车”的“宁波样板”;紧盯军属就业,5个随军家属技能培训实践中心高效运转;心系军人子女教育,举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优待保障,全国领先的军地融合办学典范——浙江省八一学校赢得广泛赞誉……

2019年6月,针对新时代军嫂自身素质较高、就业意愿强烈又需兼顾家庭的特点,东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推出全国首创、全军唯一的“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为随军家属量身定制全职、兼职、不定时等多种互联网平台灵活劳务岗位。“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帮助超过1000名军嫂取得了就业机会。”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退役军人是宝贵人才资源”是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如何让更多退役军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所需的人才?

2023年7月13日,由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浙江万里学院共建的宁波市退役军人创新学院应运而生。这是当地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水平,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一次全新探索,在新时期“高素质兵源”与“高质量的产业升级”之间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和教育培训开辟新途径、搭建新平台。其中,通过退役军人“周末大讲堂”,围绕新能源发展及应用、物流管理、无人机驾驶、网络安全等多个主题开展活动,服务退役军人五千余人次。

宁波市退役军人技能学院(宁波技师学院)则聚焦技能水平提升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练兵比武”,已连续举办两届退役军人技能大赛,68人获得高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同时,宁波全市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向军人免费敞开怀抱;“崇军在线”智慧平台全网覆盖,为军人军属提供模块化、菜单式的便捷服务;3000余家“崇军联盟”成员单位涵盖“衣食住行文旅娱学业”,以优质产品、优先待遇、优惠价格织就社会化拥军网络;2976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域覆盖,打通尊崇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从南塘老街醒目的双拥标语,到慈城双拥文化廊的红色印记,再到“双拥模范岛”大榭的浓厚氛围;从20余处“双拥公园”“崇军商圈”组成的双拥“地标群”,到14处以烈士英名镌刻的地点——尊崇文化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始终把军地军民融在一起

同舟共济的共赢篇章

最坚固的国防长城,必由军地同心铸就。宁波深谙此道,在融合中书写共赢华章。

山海共情,千里同心。雪域高原上,戍边官兵因宁波援建的保温水箱与崭新营房绽放笑颜——宁波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三批“城连共建”项目,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发展硕果化为边关将士心头的暖流。

宁波市双拥办精心搭台,促成宁波舰与地方单位开展“互学共促”“互助共建”活动,与宁波舰等8艘以宁波地方命名的舰艇“城舰共建”,让甲板成为生动的军地交流课堂。“情系边海防官兵”“文化进军营”等常态活动,让鱼水深情在互动中持续升温。

宁波军分区多年来以“提升军人军属服务,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为抓手,坚持思想引领与典型宣扬结合,坚持帮带创业和解难纾困并重,助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先后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协同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尽孝”双拥结对活动、“情暖老兵”专项行动等;充分发挥军队牵头部门职能作用,落实住房管理、医疗保障、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解、抚恤优待保障全覆盖,全方位满足退役军人需求。协调推动2000余名军官、士兵退役安置工作,不断加大军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保障力度,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三优”服务,全方位提升退役军人尊崇感获得感。

精神赓续,薪火相传。四明大地上,170处英烈纪念设施巍然矗立,20余支英烈事迹宣讲团播撒火种。每年清明,千余名学子在全市30余处纪念设施同步祭奠英烈;每两年,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大赛、“童声颂英雄·丰碑励少年”“小红缨”红色故事展演活动如期而至;黄金国、孙嘉怿等新时代双拥榜样的感人事迹传遍甬城。

危难时刻,子弟兵冲锋在前。广大驻甬部队在练兵备战之余,在抢险救灾中无畏逆行,在应急处突时勇挑重担,在城市建设、文明创建、乡村振兴中倾力相助,以“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赤子情怀,为宁波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九连冠”的辉煌并非终点,而是宁波双拥事业新征程的基石。这份殊荣,是军地双方初心的恒久映照,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磅礴伟力的生动诠释。无论是烽火中的生死相依,还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并肩同行,宁波的双拥实践始终涌动着双向奔赴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