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 | “红领巾”与“迷彩绿”的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5-04-28 14:46 信息来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浏览次数:

为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4月27日上午,杭州市拱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浙大城市学院信电学院、杭州市“红领巾小记者”站、杭州少年通讯社在拱墅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戎耀运河”展厅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

活动现场,14名小记者佩戴红领巾身着正装以“战地记者”身份走进“历史现场”,对话抗战老兵,通过‌沉浸式参观、沉浸式聆听、沉浸式采访‌,将抗战烽火年代的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传承的精神火炬,生动践行“习爷爷教导记心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使命担当。

拱墅区111.jpg

点亮家国情怀

上午9时许,94岁抗战老兵徐广臣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戎耀运河”展厅,全体人员鼓掌欢迎这位曾经为革命胜利奉献青春的老人。小记者代表为抗战老兵佩戴红领巾,并向他敬队礼。徐爷爷坚定举起右手敬军礼回应小记者。“爷爷,您当年为什么选择参军?您入伍时多大年龄?您当时不害怕吗?那时条件那么艰苦,是什么支撑着您坚持下来,不向敌人屈服呢?”……面对孩子们的提问,老人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将大家带入那段峥嵘岁月。“勋章会泛黄,年华会老去,但爷爷的家国情怀在我心中发芽。”认真聆听抗战老兵徐爷爷讲述故事的小记者记下这样的文字。

红色血脉传承‌

“爷爷,如果重回1945年,您最想对身处现在的我们说些什么?”面对这个充满时代穿透力的问题,徐爷爷看了看胸前的党员徽章,铿锵有力地说:“希望你们能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这场跨越整整80年的对话如同是一粒火种,点燃在场每一位少年心中的家国情怀;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峥嵘过往与光明未来。

迷彩课堂润童心‌

“同学们,大家好……”来自浙大城市学院“戎志班”的退役军人大学生徐笛杨一开口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在这场“听老兵故事·传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中,他通过讲述自己参加驻港部队三军联合演练的故事,将保家卫国的抽象概念化作具象震撼。当小学生惊叹他曾在退役后担任过杭州亚运会舟山站第67棒火炬手时,他却说:“比起传递火炬,我更骄傲的是曾经在军营里传递过战友的信任——就像现在,我想把这份坚持和勇气传递给你们。”

活动末尾,孩子们用少先队礼向徐笛杨致敬,而他以标准军礼回应——这一刻,红色基因的传承在无声的仪式中完成。“戎志班”的学生正以亲身经历打造沉浸式德育课堂,让家国情怀如春风化雨,滋养新时代少年的精神沃土。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再次响彻整个展厅,这场关于铭记与传承的青春接力已悄然播种。

(拱墅区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