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 | 紧握红色“接力棒” 革命精神代代传

发布日期:2025-03-26 14:13 信息来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浏览次数:16

永康111.jpg

“这座公园是我爷爷参与筹建的,在我小时候,他常带我来这边散步,我也见证公园建立的全过程。我的爷爷叫徐其林,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是他在我心中种下一颗参军入伍的种子。”启程前往新疆服役的前一日,永康新兵徐梦元来到充满回忆的永康市抗美援朝纪念公园,循着爷爷的足迹,再次怀着崇高的敬意向刻有烈士英名录的志愿军纪念雕塑致敬,再次仰望同样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飞机、大炮、坦克,仿若隔着时空再次见到来到公园为游客讲解抗美援朝故事的爷爷的身影。

英雄不死  精神永存

1951年,永康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时年17岁的徐其林报名参加志愿军,与他一同踏上保家卫国参军路的还有1476位永康籍志愿军。徐其林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第五次战役,两次荣立三等战功。“转业回乡后,父亲选择回归平凡生活,做回了农民。平日里他很少主动同我们讲起战场上的事情。”徐其林的儿子徐向明说,战争的惨烈、战友的牺牲一直是父亲难以忘怀的伤痛。

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之际,徐其林与永康部分抗美援朝老兵组团赴朝观光访问,祭奠牺牲的战友。回永后,已是古稀高龄的老兵们奔走呼吁,搜集大量抗美援朝期间的珍贵资料,只为筹建一座纪念公园,让后辈们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将抗美援朝精神铭记于心。在公园筹建之初,作为建设抗美援朝纪念公园筹委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的徐其林担心筹建资金不足,打算“卖房子也一定要把公园建好”,可见其信念之坚定。徐其林还负责公园内飞机、大炮等陈列物品的运输回永的工作。“62式坦克拉回永康时,徐老就站在坦克最高的位置上,胸前戴着大红花,从许码头绕城区一圈,那个场面真是让人毕生难忘。”市人武部相关负责人应元忠说:“徐老是敢于冲到最前面的人,他对纪念公园建设的推动作用是无人可比的。”

“抗美援朝纪念公园不仅是父亲一辈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之所。”徐向明告诉记者,每月25日,徐其林都会与抗美援朝老兵们相聚在抗美援朝纪念公园,或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或静静伫立在雕塑前,缅怀牺牲的战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声铿锵,不仅为牺牲在他乡的灵魂引路归家,也为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被更多人知晓。

血脉延续 烙印在心

“我小时候,爷爷曾穿着这套军装、挂满奖章来到我班上,给我们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我感到特别光荣、骄傲。”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内,徐梦元再次见到了记忆深处的爷爷的战袍。他告诉记者,爷爷去世后,家人便遵循其遗愿,将他的军装、勋章、立功证书等捐赠到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并对外展出。展厅内还展有2009年11月25日时,徐其林老先生被授予“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受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留下的珍贵合影。

“从小,爷爷就是我的榜样,他对我的期望也很高,一直鼓励我参军入伍。”记者了解到,此前,徐梦元曾3次报名参军,均因个人身体原因落选。2021年4月,时年88岁的徐其林查出身患肺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仍鼓励徐梦元不要放弃,一定要坚定参军入伍的心。“接二连三落选对我自己打击也很大,但是爷爷讲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从未想过放弃,一定要完成爷爷的遗愿。”徐梦元说,每年征兵季,他都时刻关注入伍报名通知,主动报名参军,并努力锻炼身体,达到入伍条件。

参军入伍后,徐梦元握住爷爷交给他的“接力棒”,自愿赴条件艰苦的新疆地区服役,他说;“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就像我爷爷当年成为志愿军上战场一样。”他将紧随爷爷的红色足迹,继承爷爷的遗志,成为像爷爷一样“冲在最前头”的军人。

(永康市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