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 | “海陆空”接力续写戎耀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8-08 14:42 信息来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浏览次数:

7月末的傍晚,晚风仍带着热气。在校园内结束数圈夜跑后,22岁潘越栋照例拨通父亲潘作明的电话,随后开启一连串部队学习、生活的分享。“这几日适应训练的成绩都不错,而且还被评上‘四有’优秀学员,很开心。”“暑假也没时间回去看你们,爷爷、外公他们一切都好吗?”

mmexport1722911311603

(左起:潘作明、潘新潮、吴松林、潘越栋)

同一时间,在绍兴柯桥区,49岁的潘作明心生感慨,直言儿子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自己还有父辈们都要强。潘作明曾在空军服过役,父亲潘新潮是名陆军,岳父吴松林是海军,现如今儿子也一脉相承,成为一名军人。

“这是我们整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情怀,谈起一家三代人的从军报国之志,潘作明神采奕奕,满脸自豪。

难忘从戎岁月

59年前,19岁的潘新潮做了此生最不后悔的决定:进入陆军服役。部队纪律严明,训练严格,大大小小事情都在培养潘新潮自律、端正,不怕磨难的意志品质,7年的从军生涯里,潘新潮守过人烟稀少的偏远海岛,也在青海迎过风沙,更是在“珍宝岛”战役中作为预备队开赴到前线……他跟随着部队调防驻守过四个地方,至今令他难忘。

而最让潘新潮难忘的事发生在1969年。那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同年10月1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的日子,他两次被派往天安门执行安保任务。“那时候,我能远远望见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时至今日,78岁的潘新潮回想起那段时光仍难掩激动之情,直言何其有幸,从军报国。

30年前,同样是19岁的潘作明有幸被招飞入伍,与父亲一般披上军装,一穿就是17年。“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下,我直觉好男儿就该当兵,保家卫国。”那时候,潘作明除了日常部队训练,还要学习飞行理论,操作飞行技术,参与飞行员的选拔。“飞行学员淘汰率很高,我很遗憾没能从飞行学员成为真正的飞行员,但我依然记得第一次飞上蓝天,在云层中穿梭飞行的那种兴奋与自豪。”尽管遗憾,但潘作明坚决留在部队,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在飞行部队后勤保障岗位多年。他说只要能当兵,在哪都是一样。

从军梦想代代传

军人的身份,是梦想也是荣光。就像是一枚“看不见”的勋章在潘新潮一家传承。时间来到2021年,那个夏天,喜悦和自豪感染着潘家每一个人。那年19岁潘越栋经过层层选拔,如愿拿到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飞行学员。“父辈、祖辈都是军人,从小受他们影响,军魂就像种子在心里散播、生长。”潘越栋说,一家三代从军且“海陆空”齐全,就像“接力”一样,用时间书写着各个时代的家国情怀。

许是一大家子都是军人,青少年时期的潘越栋生活十分自律,父亲对他常是不苟言笑,教导他凡事要有规矩有纪律,若贪玩误了回家时间,父亲便让他用罚站把这时间“补”回来;教导他男生要拥有强健的体魄,于是他便每个礼拜跟着父亲绕瓜渚湖跑步,后来父亲又买了体育器材,开始对他进行系统化的体能训练。

“高三那年,我决定参加招飞考试,报考空军飞行学员。”潘越栋记得,当自己慎重地告诉父亲这一决定后,父亲也只是问了句“部队训练艰苦,纪律严明,你能坚持吗”,语气严肃,但父亲的脸上有淡淡笑容,他知道那是欣慰与鼓励。“后来我顺利通过考试,满腔从军之情和得益于父亲常年对我的‘魔鬼训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潘越栋直言。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军人是永不放弃的。”潘越栋说,这是当年父亲入伍前,爷爷告诫他的话,后来父亲把这句话送给了他。

续写戎耀新篇章

加满油门、推杆俯冲,当速度表显示达到既定参数时,带飞教官向后均匀拉杆,飞机开始垂直向上攀升。潘越栋还记得,第一次斤斗飞行时的紧张与兴奋,他调整呼吸,抬头看向天地线,努力回想平日里教官的指导,最后成功克服眩晕感,飞机安全返回跑道,飞行训练成绩全部合格。

2021年,潘越栋被录取为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随后又经严格考核和高考成绩被空军航空大学推荐为“三校生”,取得北京大学“双学籍”飞行学员资格。如今的潘越栋,已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业,正在投入紧张的飞行理论学习,为即将到来的飞行训练、选拔做认真的准备,他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希望有朝一日能飞上蓝天,驾驶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这不仅是我的目标,也是完成父亲曾经的梦想。”潘越栋说。

(柯桥区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