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铮铮硬汉,有精湛的修车技术,擅长水务工作;他又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行,多次参加大型文艺演出。他就是王光辉,能文能武,为人低调谦和,是浦江县“兵哥艺术团”的贝司手。
王光辉原籍浦江县大畈乡建明村,1966年出生。1985年10月入伍江苏无锡某部队,1999年退役,在部队长达13年。在新兵连第一年,王光辉就展现他不同寻常的本领和才华:因打靶成绩优异受到嘉奖;又在师文艺汇演中唢呐独奏获得一等奖。在部队,王光辉主要工作是开车、修车,因技术过硬,义务兵期满王光辉被部队留下,后成为汽车队检查站站长、汽车队党支部委员,管理60辆火炮牵引车、50辆运输车以及一百多名士兵。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当天要出行车辆的技术状况;了解掌握驾驶兵的思想动态,确保执行保障车辆的作训安全。
退役后,王光辉到浦江水务局工作,从此和水利结下不解之缘。在他担任浦江县水库管理站副站长期间,负责全县61座小型水库和326座山塘的建设运行管理,由其对年久失修的200多座山塘进行除险综合整治,施工期间抓质量促进度,每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对全县防汛抗旱保供水作出积极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王光辉的脑海里始终紧绷着安全之弦。他深知水患猛于虎。梅雨季节易发大水,他和同事们日夜巡查在闸口、塘边,检查全县山塘水库是否达到防汛水位要求,第一时间准确掌握水情信息。在一次巡查大畈乡山塘水库时,王光辉发现清溪廊下自然村的中塘有些异样。其下游有很多积水,脚踩上去感觉水下泥土很软。长期做水利工作的王光辉立刻警觉起来,怀疑山塘存在漏水情况。他不敢疏忽,连夜蹲守观察水位下降情况。当发现晚上漏水更严重时,他果断决定放水。放水完毕,果然看到山塘大坝底有一个大洞,已经形成管涌。若不及时修补,势必造成决堤,安全隐患极大。
“和水库比起来,山塘的隐患更大。浦江的山塘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时间长,安全隐患大,基本上都需要修缮。”回忆起2013年到2020年这段工作最艰苦的时光,王光辉不禁有些唏嘘。每年三四十个项目工程在做,这些工程是否合格都需要检查、验收;有的工程基础打好了,不检查合格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王光辉和另外几位同事一上班就会接到各地工程负责人打来的电话,然后一整天奔波在全县各地。最多的一天跑了200多公里,几乎把整个浦江都跑遍了。值得欣慰的是,因为这些年为百姓们修山塘水库,给他们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老百姓们对王光辉等水利工作者非常认可和感激。
王光辉的文艺才能非常突出,不仅会吹笛子、唢呐,还会弹中阮、圆琴,会拉大提、贝司。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他还是浦江乱弹指导组的成员。2022年,他加入浦江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是协会“兵哥艺术团”的主力。
王光辉家是典型的退役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和哥哥也是退役军人。父亲经常要求他们要有责任感,要时时争取进步,向党靠拢,做事要踏实,做人要清白。入伍前,父亲谆谆教导他们要在部队好好表现。
“我曾经是一名战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激励我人生不断奋进前行的堡垒。”戎装虽已脱下,但王光辉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军人的热血,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人生出色的篇章。
(陈昭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