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们来看您了!”3月17日,在金华市烈士陵园内,年过六旬的经修兰、经华老人为父亲经世高摆放好鲜花后,用微颤的双手抚摸着烈士墓碑。此时此刻,三十余年未了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民族的英雄,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早让他们与亲人“相聚”,既是对英雄的致敬,也是对烈属的慰藉。
当天早上4点,烈士女儿经修兰、经华,女婿童建康等一行5人便驱车从江苏省仪征市前来祭扫父亲。一路上,小雨一直淅淅沥沥,往事开始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这场迟到30多年的“团聚”,让烈士亲属们觉得7个多小时的车程比平时更加漫长。
据悉,经世高是江苏省仪征县人,生前为20军60师179团3营机枪连副排长,1965年6月在金华牺牲,享年26岁。由于经修兰和经华姐妹当时年纪尚小,懂事后的她们只知道父亲在服役期间牺牲了,印象里,部队派人来家里慰问时,母亲刚刚小产身体尚未恢复。“后来,母亲从金华寻亲回来,只是说父亲的墓前有一座水库。母亲去世后,父亲具体安葬在何处我们便无从得知了,但我们一家从没停止过寻找他的脚步。”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22年,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分散安葬的烈士集中迁入金华市烈士陵园安葬,并联系烈士所在户籍地为他们寻亲。“通过家属提供的材料,与我们的烈士信息进行比对核实,信息吻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清明,考虑到疫情期间来往不太方便,我们在集中迁葬时专门为烈士家属安排视频祭扫。今天,希望他们在亲临现场后了却心愿。”
“我为岳父感到骄傲,他是为了更伟大的事业奉献了自己。”女婿童建康是一名退役军人,现场,他接过工作人员特意准备的一坛颜料,细心擦去墓碑上的浮沉,郑重为中间的五角星重新描了红。“陵园松柏常青,环境整洁肃穆,看到烈士墓得到这么好的照顾,我们深感安慰。
据了解,由于历史等原因,许多革命年代牺牲的烈士没有安葬在其亲属户籍所在地或者常住地。近年来,烈士亲属到异地祭扫烈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做好烈士亲属异地祭扫组织服务工作,满足烈士亲属缅怀纪念需求,是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接下来,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组织服务工作,在全社会树立缅怀英烈、尊重烈属的良好风尚。
(婺城区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