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浙江,一场更加轰烈的创新热潮的出现,令人感觉似曾相识,又更加意味深长:这是不变的创新精神,是更加磅礴的改变力量。2011年12月退伍的石狄龙告诉记者,“这个月刚卖出一批紫鹃,成交额在10万元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许多世代种田的农民凭着“四千精神”走上创业发展之路。他们敢闯、敢干、敢挑担,守得住性子,也能坚持到底。
宁波北仑区柴桥街道素有“中国杜鹃花之乡”的美誉,有花木从业户8000余户、专业户2000余户,花木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格局,花农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花木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花”。
走进柴桥街道河头村,一条大溪坑穿河头村而过,擅长种植花木的河头人,沿着溪坑边种上漂亮的花卉。每年仲夏夜,村民、游客会在河里齐放荷灯,这也成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旅游节目。河头以本地花木经济为立足之本,全村80%以上是花卉从业人员,有花卉从业人员1700余人,20亩以上花卉种植大户100余户,100亩以上花卉种植大户40余户。
新时代“四千精神”,无疑为我们退役军人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激励新一代创业者们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目前,我们种植园主打罗汉松、五针松、黑松等中大型景观盆景,我想改变父辈这种以种植为主、造型为辅的传统模式。这个月专门请了花艺造型师给盆景拗造型,我觉得精品加工是一条提升花木价值的好路子。
去年以来,石狄龙先后在抖音、小红书、闲鱼等线上平台注册了账号,将销售的主战场移到线上。这一转变,不仅带来更加直观的收益,还带动村里的花农共同在线上二次创业。
(北仑区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