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广泛开展“送尊崇、送服务、送温暖”活动,掀起“我为退役军人办实事”热潮,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数字门牌好
苍南县数字门牌•一码到家子系统“光荣之家”正式上线。该系统主要在全县二维码门牌中嵌入“光荣之家”,贯通“老兵码”,构建苍南退役军人服务新平台。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扫码立显“光荣之家”,彰显尊崇;链接“老兵码”第一时间得知优惠优待政策及场景,服务实时更新。
另外,该系统还融合门牌管理“一码清”、村社治理“一码知”、社会救助“一码办”、养老服务“一码助”、信息服务“一码通”和健康服务“一码送”六大功能板块,既是了解苍南人文、村社公开事项、家庭医生等信息的窗口,又为群众实现包括社会救助申请、养老服务需求提交、婚姻登记预约、婚姻家庭辅导、群众建议提交、家庭医生签约意愿提交、生活上门等多项民生服务。
退役军人纷纷表示,小小的一块门牌代表的是荣誉,更是责任,时刻提醒着我们是退役军人,牢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群众当中做表率。
心愿实现了
青田县瓯南街道石门社区通过蜂巢党建智治平台收集到辖区军烈属的一个蜂语微心愿,结合共建单位党员和居住地党员自身能力、爱好和专长,派单给县卫生监督所,实现该蜂语微心愿。
一大早,卫生监督所党员志愿者便来到军烈属林松然家中,将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他手中,为其点亮“蜂语微心愿”。圆梦现场,志愿者们拉着老林的手嘘寒问暖,与其深切交谈,了解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所想、所需、所盼,向他讲解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鼓励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让老林十分感动,嘴里反复说着:“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
军人受尊崇,国家有力量。石门社区通过实现军烈属“蜂语微心愿”,用务实举措和真情付出,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军烈属心中,在解决军烈属“微”需求、“微”心愿的同时,让军烈属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短期疗养
缙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47名优抚对象代表前往省荣军医院参加为期7天的短期疗养活动。
疗养期间,精心为疗养对象量身定制一套特别的疗养方案,涉及健康体检、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健康宣教讲座、座谈会、观看红色电影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精心照顾,并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
通过短疗,让优抚对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和国家阳光政策,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争创无烟党政机关
丽水市莲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无烟党政机关”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全面禁烟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单位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则,通过“无烟党政机关”创建,进一步树立单位良好形象,营造单位干部公共场所控烟的良好习惯,率先垂范,加大社会宣传效应,积极推动控烟工作深入开展,有效降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使全体干部自觉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会上,对“无烟党政机关”工作制度以及控烟监督员、巡查员的职责进行重点讲解,要求控烟监督员、巡查员按照职责做好工作的落实。并为大家讲授吸烟的害处、戒烟的方法以及劝阻吸烟的技巧等知识,呼吁全体干部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并劝导身边人远离烟草,向二手烟说不,倡导健康绿色生活。
年画送军属
德清县各镇(街道)、村(社区)通过上门走访的形式将年历画送到退伍军人手中,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在发放年历画的同时,该县禹越镇为有需要的退役军人开展免费理发服务,康乾街道以此为契机了解困难退役军人需求并开展上门慰问活动,下渚湖街道邀请社团拥军成员不断丰富年历画发放内容,钟管、莫干山、洛舍、舞阳、新安、武康等镇(街道)用好老兵服务队、轮值站长等力量,将年历画发放工作开展得更加丰富、广泛,不断营造浓厚的崇军拥军氛围。
真情速递
浦江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黄宅镇理事徐青松和会员王志伟、黄根满等人,上门走访看望辖区内几位退役老兵。
在走访老兵方深水时,发现他坐在弄堂里,穿着单裤,脚上是一双破棉鞋。看到老人鞋衣单薄,黄根满自己出钱为他买了羽绒服、棉裤、棉鞋和暖手宝,他们三人帮老人换上棉衣、棉裤和棉鞋,还给老人套上暖手宝。老兵看到徐青松等人非常高兴,周边邻居看到都说:现在的党和政府真好啊!你们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服务太热情了!
蓝马甲宣传队
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五圣公园开展“蓝马甲送宣传”活动,20余名服务站工作人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积极参与,通过驻点宣传和讲座两种形式开展服务帮助老战士、老军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普及防骗反诈知识,增强退役老兵的社区参与能力。
现场,“蓝马甲”向辖区退役老兵发放科普反诈知识的宣传手册,并通过现场提问、答疑解惑的方式,零距离教授老兵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打通为老兵服务的“最后一米”。
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活化”
杭州市钱塘区临江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将非遗文化变得“近人”再到“迷人”,让社区退役军人和军属们体验非遗文化的迷人色彩。活动特别邀请非遗棕编文化传承人王老师,他通过讲解棕编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制作工艺等非遗知识点,拿起几片粽叶,经过穿刺、撒拉、折叠、穿插、打结指尖翩跹,一只栩栩如生的蚂蚱就出来了。退役军人和军属们也撸起袖子开启多彩文化世界,他们做的是一块独一无二的手帕,通过折、压、揉、缝等方式捆扎染色再拆去捆扎、缝线然后放进塑料袋里拿回家晾干。
服务站积极增进非遗“活化”,促进军人和军属们“共赏”,保障他们“共享”,同时不断推进社区“一老一小”服务项目,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
锦旗赠老兵
永嘉县溪下乡溪下村老人们将一面印有“思民生、解民难、 做实事、暖民心”的锦旗送到乡政府,用最质朴、最真挚方式,对溪下乡工作人员潘文勇表示感谢。
溪下乡是永嘉最偏远的山区乡镇。由于村庄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理发难、成本高成了老人们生活中的一道难题。在溪下乡共富食堂老年公共服务推进过程中,乡政府工作人员、退役军人潘文勇看到这个问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理发手艺,上门为老人免费理发,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同时,潘文勇在乡文体中心设立爱心义剪站,定期为老人孩子们集中免费理发。如今,潘文勇已成为老人们人人知晓的“乡村托尼老师”。“想理发、找文勇”成了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综合多地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