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军休干部口述历史系列展播 | 战争中的美苏“碰撞”

发布日期:2021-10-19 14:47 信息来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浏览次数:

张福霖,正团职,中共党员,辽宁省大连市人,1932年3月出生,1951年2月入伍,1987年5月退休,现为浙江省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1次。

点击播放视频


平壤大轰炸

我所在的部队是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三分部汽车第九团。我入朝时沿途所有的建筑,包括房屋、工厂,都炸平了,没有一座完整的。

1952年8月15日,敌人轰炸平壤时,我们还在平壤郊区,突然看到天空黑压压一片,全是B-2轰炸机,成群结队地飞过来。敌人一共出动了三批,每批几十架轮番轰炸,老百姓吓得要命,到处都是惨叫声。轰炸过后,平壤市区被夷为平地,几乎一半平民伤亡。我们在郊区隐蔽得较好,躲过一劫。

我们没有飞机,斯大林答应给,但又怕得罪美国,于是只派飞机保卫我国领土,而不入朝作战。

实际上,也有一些苏联飞行员飞到朝鲜去打过,也有牺牲的,但这是保密的。

此外,我们开的汽车全是苏联援助的,质量也不错。一开始车篷都是铁皮的,后来汽车的需求量太大,制造不过来,驾驶室的铁皮就用木板代替,门是用三合板做的,只有引擎盖是铁的,这个没法用木头代替。这样的木头车没几天就跑坏了,但成本低、制造速度快,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巨大的需求。

那些新奇装备

我在美军战败逃窜时丢弃的装备中看到一些觉得新鲜的东西。

第一种是睡袋,过去从来没看到过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抓美国俘虏很容易,因为他们都睡在睡袋里,逮到他们时裹在里面,没法反抗。

第二种是皮靴,当时我们根本没有皮靴,只在战利品里看到过。

第三种是罐头,当时我们部队还没有罐头。

第四种是饭盒,这个很方便,把东西放里面用火烤一烤就能吃热的。

1953年7月27日停战那天,我们说不出有多幸福。

之前每天都是炮声、飞机声和轰炸声,就那一天出奇地安静,大家还怀疑是不是真正停战了。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确实再没有出现飞机了,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天空静得不得了,我们倒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耳朵来。

战争胜利了,战士们都流泪了,那是胜利的泪水。

停战以后,考虑到很多排连以上干部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上级决定在部队进行文化教育。9月,我调到志愿军后勤部,在东北开原组建速成中学。

1954年,我调到志愿军宣传部马列主义补习学院,学院主要培养团以上干部,我在那里待了两年。1958年初,部队快回国了,我要求下部队锻炼,经批准后分配到志愿军总部一军七师八团二营炮兵连当副指导员。10月,我随部队正式回国。

(厅军休处供稿,口述/张福霖,记录整理/伍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