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他们曾身披戎装,为国防事业挥洒青春与热血;如今脱下军装,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上,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宁波市镇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足实际,创新打造“两库五团六类群体”帮扶模式,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近日,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医疗心理、就业指导、司法律师三支专业队伍开展实地走访,深入了解退役军人就业需求,为他们提供全周期的护航服务。
在澥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新入职的姜斌文正在认真整理执法文书。这位去年9月退役的年轻人坦言:“刚回来时总觉得自己在部队锻炼过,能力素质还不错,因而对薪资要求比较高,导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通过医疗心理团队的心理疏导,他逐渐调整心态。“现在的工作很有意义,能为城市管理贡献力量。”说起新工作,姜斌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就业帮扶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适不适合”的问题。就业指导服务团队负责人介绍,他们特别注重因人施策。刘建军老班长就是典型案例。这位在汽修行业摸爬滚打15年的老兵,一度对职业产生倦怠。“说实话,干了这么多年,确实想换个环境。”团队根据他的管理经验,最终帮他匹配到宁波家联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管理岗位。“离家近,工作环境好,还能发挥特长,真的很满意。”刘建军对现在的工作赞不绝口。
除了就业指导,法律保障同样重要。去年退伍的杨光对此深有体会。在入职九龙湖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前,他对劳动合同条款心存疑虑。“毕竟离开社会两年多,很多法律条文都不太懂。”司法律师团队的专业解读打消他的顾虑,“现在可以安心工作了,还能帮助更多战友。”杨光话语中透着踏实。
据了解,镇海区通过构建“需求库+供给库”双库联动机制,组建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服务、法律服务和健康服务五类专业服务团队,针对有工作无社保、因病等特殊情况不能工作、因事或心理不敢工作群体等六类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已成功助力15名退役士兵走上工作岗位,累计帮扶39人次,为实现全年帮扶56名退役军人就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精准摸排建库—多维开发供岗—五团联动服务的创新机制,为每位退役军人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帮助更多退役军人实现人生价值。”
(镇海区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