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检察院成立“青松连”工作室,组建一支由退二线资深检察官、退休检察人员、一批法律素质与工作能力兼具的退役军人组成的矛盾调处“后援”团队,旨在发挥经验优势,主动延伸检察工作触角,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拓面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盘棋”统筹“深谋远虑”,以组织之力护航部署落实
组织赋能,凝聚团队精神。工作室组织召开工作室成员新春见面会、法规政策学习座谈会、调解案件分析研讨例行会议等。根据“个案+方案”调解原则,就相关调解案例、帮扶个案等需要特别关注和精准把握的情况进行系统研析,听取各成员意见建议,主动对接、强化联系、反复沟通,兼顾好团队“左邻右舍”,依法依规、有力有序开展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力量整合,优化团队建设。积极发动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力量,层层筛选出一批有群众经验、懂群众心理、法律素养高、综合能力强退役军人加入工作室团队,致力于危险驾驶、故意伤害、公益诉讼等案件的矛盾化解、纠纷调解等工作。目前,该工作室首任成员由6名在职退二线检察干部、5名退休检察人员以及20名退役军人组成,均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成员涵盖村委干部、企业家、律师、专职调解员等各行业优秀代表,充分展现“党性闪光、责任闪亮、热心闪现”团队风采。
定位明晰,厚植团队资源。“青松连”法律志愿服务主要归集为:法规政策宣传员、维护权益服务员、心理情绪疏导员、诉求传递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公益诉讼观察员。工作内容涵盖日常法治宣传、代理诉讼、协助调处矛盾纠纷等,并不定期为上门寻求帮助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广大群众提供一对一的法律咨询和各类法律援助服务,切实帮助退役军人和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把尺”攻坚“深耕细作”,以严防之势紧盯隐患苗头
联动协作,常态长效落实。汇集政法、公安、信访和网信等部门力量,丰富“线上+线下”信息渠道,建立月度会商、联合督导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就刑事案件纠纷化解、侦查阶段矛盾化解、公益诉讼线索发掘以及司法救助等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培训交流,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一个拳头出力、一体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
联手协助,用心用情服务。按照“一人一策”工作模式,做实调解化解基础工作,通过聊天谈心、法规解答、心理疏导等方式,提供“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服务,让每一位调解对象都能消除法规上的疑惑、情绪上的不满。针对调解对象个人家庭生活、就业、住房等困难,联合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结对救助,暖心提供帮助,积极主动作为,力争将矛盾化解和社会风险终结在县域。
联合协同,压紧压实责任。采取“固定+机动”会商调解和包案运行机制,协同多部门全方位搜集各类调解信息,为会商研判、矛盾调处提供有力支撑。统筹推进案件认领、个案研判、协调指导、思想教育、帮扶解困等各项工作,加强条块联动,压实包案责任,着力在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案件化解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工作责任落地生根、见质见效。
“一股劲”化解“深入人心”,以拳拳之情惠民春风化雨
创新融合,营造尊崇氛围。积极探索社会基层治理与服务退役军人有机融合多元举措,有效发挥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退役军人涉法矛盾纠纷、给予退役军人司法救助等方面积极作用,精准汇集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法律服务现实需求,以退役军人的身份和视角,多措并举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真正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全面营造尊重退役军人浓厚氛围。
创新实践,深化“枫桥经验”。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原则,深化新时代检察环节“枫桥经验”实践创新,有效驱动“青松连”工作室检察工作功能,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价值作用,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工作室成员兼具公益诉讼观察员身份,一旦发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线索,主动及时向县检察院提供,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有效拓宽信息渠道,多举措提升矛盾调处质效。目前,工作室参与的社会矛盾化解成功率达85%。
创新服务,锻造特色品牌。工作室成员受邀常态化参加县检察院面向全县17个村社的法治巡访活动,通过开展多样化普法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先后在龙洲街道、横山镇等地开展公益活动,收集10余条公益诉讼、民事检察领域线索,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同向发力,为龙游县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作出有益实践,聚力打响具有龙游辨识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青松连”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龙游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