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今年来,全省广大优秀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号召,扎根基层舞台,向新而立、向阳而行,智胜未来,充分展示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壮志,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坐标:杭州萧山
“快看,这不是咱杭州市萧山区临浦詹家埭社区的‘薅菜书记’嘛,他带着萧山‘本味’——腌白菜上央视带货了,必须点赞支持一下!”这几天,活跃于抖音直播间的“网红”村支书孔华超,又在朋友圈刷了一波“存在感”。
原来,前些日子,孔华超作为特邀嘉宾参加CCTV3的开门大吉节目,向全国人民推销家乡特色腌白菜,展现临浦90后村书记的别样担当,一起来看看他的精彩故事吧!
孔华超,今年34岁,2010年退役后自主创业。
“儿子,村里要拆迁了,你回家来帮忙吧!”2017年,在福建经商的孔华超,收到詹家埭社区聘他返乡工作的邀请。彼时,大学毕业、参军退伍的孔华超,经营贸易年销额已经做到千万规模。虽然放不下在他乡倾注的心血,但孔华超心里的天平已经向家乡倾斜。将生意转由家人打理后,回到社区工作,带头成为“拆迁第一户”。经过一年多的走访、交谈,平均每户人家上门10多次,最多一户人家跑了26次,终于说服所有“钉子户”签约,协助镇里、社区啃下了拆迁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靠得住、肯干事、有想法。2020年10月,孔华超当选为社区“一把手”,也是当时临浦镇最年轻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孔华超也把90后的朝气,带入基层治理中。在他心中,最坚定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带动百姓一起发家致富。虽然经历农居拆迁,但詹家埭社区继续保留耕地和集体经济,回迁居民们住着高层小区,依然干着农活。围绕这一特色,孔华超心中有了筹谋,只要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富民增收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上任后第一年,孔华超成立詹家埭股份经济合作社下属公司杭州尚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是萧山首家强村公司,专做食品配送。同时,借助“腌白菜之乡”的名片,詹家埭社区还借助美丽田园建设契机,开发集体经济项目“腌学社”。作为共富工坊的“腌学社”,收购社区内农户种植的蔬菜,以门店零售+批发的形式进行外销,每季度营业额达100多万元。
由于餐饮行业遇冷,村里公司业务萎缩不少。然而,随着直播电商的崛起,凭着早先经商的经验,孔华超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2022年10月,他以个人身份开通短视频平台社交账号,以一位穿着单色上衣、黑色西装裤的年轻书记形象,时常“闪现”田间地头,让大家记住这位幽默、接地气的“薅菜书记”。
历时近一年的调研筹备,2023年5月,以詹家埭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的抖音号“三农之家”正式上线。某次,孔华超在一次直播带货上试吃青梅,没想到这一咬,卖出几吨的销量,直播粉丝也跟着猛涨。此后,“爆款”短视频越来越多,各渠道的销售日益红火。
“我先吃苦,甜留给大家。”基层琐事繁多,孔华超白天除了办公,晚上还带着直播间团队成员们一起研讨内容。一开始,直播间数据不尽如人意,但孔华超说,只要直播间里还有人看,就有信心继续干。正因为他的带头坚持,目前“三农之家”平台号已经收获23万+粉丝,直播间一天能接到上千个订单,每个月的销售额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越来越多的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区集体经济营收入达到600万元。
说到对家乡的情感,孔华超很含蓄。新冠疫情初期,他自费购买8万只口罩,无记名捐赠给临浦镇及各个村社值班人员,还向兄弟镇街、全国各地捐赠防疫物资,前后花掉30多万元,搁置了为老婆买车计划。被大家“曝光”后,孔华超显得很不好意思。他说,“群众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作为一名党员,这都是应该做的。”
除了为本村自产的时令蔬菜带货,如今,詹家埭直播平台还把产品种类扩大到周边乡镇和农村。楼塔的鸡蛋、所前的杨梅、进化的“飞鸡”与青梅、白鹿塘村的桃子......越来越多的村子把农产品拿到“三农之家”直播间,生意越做越活。
同时,为了帮助困难群体,“三农之家”平台优先帮助残障、特殊家庭拓展线上销路。“最重要的,是农产品品质一定要过关。”孔华超表示,“我们的本心是守住真实和真诚,这样三农之家才能长久经营,帮助更多的农户过上好日子。”
下一步,孔华超计划利用线上直播带货的人气,积极承接上级资源,在村里成立电商孵化产业园,打造更多线下农产品体验店,并开展新零售培训,以输出服务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坐标:龙游
他是“90后”,青春正当时;他是党员,以身作则真心为群众服务;他退役返乡,致力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他是龙游县庙下乡凉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增胜,用实际行动、热血青春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近日,在庙下乡凉丰村,见到蒋增胜时,他正与村“两委”开会,讨论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会议结束后,他又走进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实地查看村务情况。
蒋增胜,中共党员,1992年11月出生。2012年12 月,退役返乡创业;2022年,他担任凉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了全乡年龄最小的村主职干部,也是全县最年轻的“兵支书”。任职后,他的工作重心转移,认真扛起“一肩挑”。
“从接过担子的那刻起,我好像又踏上一次完全陌生的从军旅程。在这个‘新战场’上,希望自己能为乡亲们做好服务。”蒋增胜坦言,初出茅庐的他深感压力。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与自己创业截然不同,“一肩挑”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还要解决村民间矛盾纠纷,更要筹谋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增收等大事。为顺利完成“角色转变”,蒋增胜上任后第一时间就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民意。一圈跑下来,一本笔记本变成“问题清单”,也因此和村里老百姓走得更近了。
“要致富,先修路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道理。凉丰村位于龙游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偏远,提升交通条件对村庄发展来说就更重要了。”蒋增胜介绍,2022年,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0 余盏,自然村道路修复200多米,渠道修复50多米。2023年,再投入250余万元在东溪、板角、凉蓬3个自然村开展道路亮化、浇筑改造等工程,畅通每个自然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在蒋增胜的眼里,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了,才更容易招来“金凤凰”。
凉丰村拥有众多林地、毛竹、溪流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真正利用起来?“近几年村里建起投资1200多万元的‘石斑鱼养殖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还给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蒋增胜说,村里还大力扶持村民家庭农场的发展,利用林地种植黄精、三叶青等中草药材。近期还谋划引进羊肚菌种植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添砖加瓦”。截至目前,凉丰村每年的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
“下步,我们村将利用溪毛线景观提升和六春湖项目带来的良好契机,重新规划和布局村庄发展。”谈及村庄发展的下步规划,蒋增胜信心十足地表示,将利用溪毛线加宽改造项目打造村级小型旅游集散中心,建成40余间店面、40余间民宿,形成“竹文化展示中心-美食街-石斑鱼养殖基地”旅游风景带,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乡亲们实现人人有持股、家家有分红。
坐标:松阳
“34年前,我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斗志昂扬。今天,我扎根农村,为百姓服务,依然满腔热忱!”
近日,松阳县“红色小港”来了一群“兵支书”,当地小港流域的玉岩镇、安民乡、枫坪乡和大东坝镇11名“兵支书”齐聚一堂,现场切磋“实战经验”。
为促进区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两乡两镇立足区域红绿资源优势,抱团建设“红色小港”联学共建基地。通过创新“主题党日+”多元化模式,由两乡两镇的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轮值方式进行日常管理。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基地建成以来第二场“轮值书记”特色主题活动。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穿上军装,他们是热血军人,用汗水铸就忠诚。脱下军装,他们是“兵支书”,是许许多多无职党员中的退役军人代表、先锋典型,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确定“兵支书”领跑这一主题,缘自一场两地党建联建活动。
玉岩镇玉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家利和大东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春景在探讨如何发挥党员退役军人、高素质劳动者等队伍的作用助力乡村治理时,发现两人都曾在武警部队服役,又同为换届调整村村支书,不少基层治理的难题都有可以互相借鉴的解决办法。
借助“红色小港”联学共建的契机,这次来自两乡两镇的“兵支书”都聚在了一起,研究人口大村如何用好村干部队伍,如何把能打仗、打胜仗融入治村之法,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当好先锋模范。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将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当好‘第一责任人’,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要求,带领基地党员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以坚强的党性迅速投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投入到‘红色小港’建设火热实践中!”在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中,徐家利动情地说。
徐家利曾在武警部队服役,退伍后返乡创业种植食用菌,成为区域内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兵支书”。如今,摇身一变“跨界”当起“兵讲师”。
“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群众、从身着戎装到扎根基层,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叶春景在围绕“兵支书”如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乡村振兴作交流发言时感叹,“3年的军旅生涯、14年的创业之路、18年的基层经历,是我人生的重要‘三部曲’,也是指引我继续前进的‘原动力’”。
“‘兵支书’是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县域、乡域实践的有力载体,你们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参与主题党日的松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文斌深有感触地说,将借助联学共建基地的模式,探索形成“村村抱团共兴”“村企携手共赢”等共富机制。
主题党日活动中,“红色小港”联学共建基地还现场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授旗,激励和推动“兵支书”、退役军人发挥主动担当的优良作风,当好群众致富“领头雁”,在促进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
(综合三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