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 | 为“见”哥哥一面,耄耋老人等了60多年

发布日期:2023-06-19 14:25 信息来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浏览次数:

“阿哥,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日前,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一座烈士墓碑前,80岁的刘仁天满含泪水述说,他拄着拐杖从诸暨出发,长途跋涉1700多公里,只为寻找长眠于此的胞兄刘仁樵。这一天,刘仁天已经盼了60多年。

“我今年一定要去看一看。”在出发前,刘仁天向记者讲述了哥哥刘仁樵的故事。

1940年,刘仁樵出生于诸暨市陶朱街道开义村(原马坊村廿四门廊自然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高小毕业就被保送去诸暨牌头同文中学读书,又被当时的暨阳中学(今诸暨中学)保送录取。1958年,尚在读高中的刘仁樵遇到空军航校在诸暨招收飞行员,他抱着保家卫国的理想,毅然放弃报考大学的念头,报名应考空军飞行员,并成为诸暨同批次唯一被录取人员。

在航校的两年多时间里,刘仁樵和战友们一起勤学苦练飞行技术,通过了各门飞行科目的考核,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表彰。

1960年8月,在航校即将毕业前的日常飞行训练中,刘仁樵等6名战友分别驾驶两架飞行教练机,返航途中飞机不幸相撞,所有人遇难。由于当时路途遥远,通讯不畅,刘仁天和父母在事发一个多月后才收到部队和诸暨民政部门分别寄发的烈士证书和遗物。父母悲痛欲绝,在诸暨为刘仁樵建了衣冠冢,在痛失爱子的悲凉气氛中度过了余生,但遗体安葬何处,成了烈士父母终身的遗憾。

为了却自己及父母未完成的心愿,几十年来,刘仁天及子女多次试图寻找烈士墓地的具体地点,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20年,刘仁樵烈士牺牲60周年那年,家住隔壁的堂侄刘群贤想到一个寻找烈士墓地的办法,他作为曾在空军部队服役过的退役老兵,提笔给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写了一封信,请求给予帮助。军委领导对此相当重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空军相关部门全力协助。

在相关人员协调配合下,刘仁樵烈士墓终于被找到,是一座6位烈士的合葬墓,位于四川遂宁市船山区。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之前疫情影响,且刘仁天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远赴四川祭扫的事被一再耽搁。今年初夏,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在诸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陶朱街道武装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耄耋之年、腿脚不便的刘仁天在一双儿女的陪同下,终于踏上祭扫烈士哥哥陵墓的漫漫长途,完成父母遗愿。

“这次去四川遂宁,圆了我多年的心愿,我感到很欣慰,要感谢政府和帮助我们的人,谢谢!”刘仁天说。

(诸暨市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