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尖兵母强 在“信息孤岛”架生命“天线”

发布日期:2023-02-23 10:46 信息来源:《中国退役军人》杂志2023年02期 浏览次数:

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结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大队队长助理母强回到总队,走进他管理的其中一间器材室。各式各样的救援设备、通信器材刚从救援现场撤回不久,有些甚至还带着火场气息,等着母强检查、登记、维护、保养、入库……

自己的人生就该在火场

6岁那年,母强意外被一辆从坡上冲下的自行车撞倒,头部被划开了一个十几厘米的伤口,血流不止。情况危急,父母急得团团转时,一辆军车停下,一名军人抱起母强坐上车,去了医院。

“没有部队,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打起背包离家参军时,19岁的母强发誓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因为表现突出,他被推荐到通信科担任仓库保管员,整天和一堆通信器材打交道。2002年,武警四川森林总队成立,母强又被抽调到这个新组建的单位,开始直面新挑战。他利用业余时间向战友请教,系统学习了几十本业务书籍,撰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

从军第10年,母强参与了人生第一次森林灭火救援。“当时通信设备较为单一,对讲机用于短距离通信,电台和卫星电话用于远距离语音通信。但在高山峡谷,信号经常受阻。”无法完成通信保障的母强急得满头大汗。

之后,他开始在训练中摸索通信保障的规律:不同季节、天气、时段下的信号分别如何捕捉?火场音频、视频、数据传输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总队任务区域大多位于高原高山、干热河谷,结合其位置偏远、山高谷深、交通不畅、公网覆盖差等特点,他总结撰写了《川西林区通信环境特点对通信联络的影响及对策》,有效解决了火场“最后一公里”的通信难题。

火灾、爆炸、台风、洪涝、地震、泥石流……当兵前的母强从没想过,自己的战场会在这些地方。经历过一回回血与火的洗礼、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他知道,自己就应该奋战在这里。

替牺牲的人继续战斗

汶川地震,是母强心中永远的痛。

地震发生的瞬间,母强正在8楼电台室值班。他背起一部通信电台,顺手抄起一套“北斗一号”卫星定位仪就向楼下撤离。震后不到10分钟,余震连续不断,母强往返于通信库房,不断寻找可用的通信装备。

地震次日,在奔向灾区的路上,母强接到来自北川的噩耗——岳父、岳母、妻子以及刚刚1岁半的女儿全部在地震中丧命。

回到北川,家早已是一片废墟。绝望的母强跪在地上拼命用双手挖掘,也只找到一张破碎的女儿照片。确认短时间内无法找到亲人遗体后,这位刚强的汉子冷静下来,擦干眼泪,跪在废墟上向亲人告别,转身又奔向抗震救灾战场。

都江堰重灾区,身心俱疲的母强全时值守着通信系统。只能用海事卫星联系的理县、汶川能直接通话了,只带一台小功率通信设备的茂县方向部队也联系上了……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一切有需要的岗位,母强架设天线、开通设备、收发信息、奔波传递,尽着一切应尽的职责,直到任务结束躺倒在床上,才流着泪睡了一个完整的觉。

作为生命的逆行者,母强经历的悲痛不止一次。“我喜欢这身衣服,所以还要继续干下去。”母强说,他要替牺牲的战友继续前行,也要挽救更多的生命,抚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怀着初心前行

27年消防生涯里,重庆山火是最特别的一次救援。

母强随队赶到火场时,现场温度高达43℃,站着不动也会流汗。火场通信时间紧、任务重,他第一时间着手解决与友邻单位超短波相互干扰的问题,实现语音畅通、实时定位功能。而后他操作无人机摸排灾区火情,有力辅助救援行动展开。他在屏幕上时刻察看火情,把现场一手资料传递到指挥部,把决策第一时间传递到灭火一线。

改革转制后,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从防火灭火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经历过从机动师抽组武警森林部队,专业学“摩尔斯电码”却主打“超短波”“卫星”的母强,在适应改革转制、职能任务拓展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敏锐和清醒。

每一次任务,他携带自主网设备跟随任务分队攀高山、下舟艇、进孤岛,搭建信息指挥平台,操纵无人机拍摄收集灾情信息、制作受灾地域实时全景图,并喊话受灾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为指挥员科学决策、精准指挥和队伍高效救援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无论是地震救援还是灭火救援,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可能是人无法抵达的地方。”母强说,作为负责信息传输、指挥通联的保障人员,不能光低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这样才不会输在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起跑线上。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母强对未来各种任务下应急通信保障模式的探究始终保持着热情。近年来,他编写教案100余份,培训通信骨干300余人,并针对地震、山岳、水域等不同救援任务,创新了多种应急通信保障模式。

“怀着初心前行,只为每次生命的怒放!”采访结束,已是黄昏,总队门前的芙蓉树静静挺立在暮色中。微风吹拂下,母强的这句话仿佛也在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