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而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里,却是半辈光阴。11月5日晚,在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和烈士遗孀叶庆华陪同下,现年95岁的烈士遗孀陈阿娜和女儿卢丽君从杭州出发,前往丈夫卢国屏生前的部队所在地徐州新沂。
卢丽君推着轮椅上的母亲陈阿娜,沿着父亲的足迹回忆着那段烽火岁月,阳光倾泻而下,映射在这对母女身上,岁月静好。11月7日,在部队烈士英名墙前,一家三口拍下迟到61年的全家福。“过去的两天,像是一场梦。母亲终于来到这个念叨了半生的地方。”卢丽君说。
牺牲
在卢国屏生前的部队,往事历历在目。
卢国屏和陈阿娜都是东阳上卢人。陈阿娜的父母是篾匠,卢国屏则在她家中当学徒。几个月的相处间,两人暗生情愫却都未曾明说。
1948年,卢国屏在辽沈战役战场上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平津战役和解放广东、广西、西南等战役及剿灭国民党残匪的战斗。一年多后,听闻卢国屏在到处打听自己是否婚嫁时,陈阿娜激动地请人写了一封信,告诉卢国屏:“我依然住在老地方,我还没出嫁,没嫁人。”
1955年4月18日,两人登记结婚。
“在我心里,国屏是个铁汉,吃得起苦,挑得起担,保家卫国是他一辈子的使命。”回顾丈夫的生平,陈阿娜一脸自豪。在陈阿娜现在的居住地,杭州市上城区白马庙巷38号,珍藏着卢国屏“优等射手荣誉证”“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等证书和勋章。每一本,她都如数家珍。
1962年10月,卢国屏再次上前线,参加中印边境自卫防御作战。同年11月16日,卢国屏牺牲在中印边境自卫防御作战中,年仅39岁。
牵挂
卢国屏牺牲时,卢丽君年仅五岁。她对父亲的印象还停留在四川雅安的那次团聚。小小的她透过窗户,看见父亲从一片金黄的稻田走来,影子拉得分外高大。“仿佛电影场景一般,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卢丽君红了眼眶,父亲去世后,母亲拉扯着她长大。
上世纪60年代末,母女俩在杭州市上城区白马庙巷38号造起新房,居住至今。“我们一直没有搬家,母亲觉得父亲还在,还会回来。”卢丽君说,母亲平常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窗户前,看着父亲的照片,默默地思念。
陈阿娜一直想再去一次丈夫生前的部队看一看,但随着时间流逝,已经不知道部队现在何处。“我们有尝试找过,但都无果而返。”卢丽君说,这件事也就成了母亲的一个念想和牵挂。
卢国屏长眠西藏察隅。因着山高路远,舟车劳顿,卢丽君多次替母亲千里迢迢前往祭奠。
圆梦
陈阿娜说,那颗想“见”丈夫的心从未消失过。得知此事后,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和叶庆华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卢国屏烈士生前部队现所在地,徐州新沂。同时,策划了此次行程。
在老部队的烈士英名墙,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在场人员不禁红了眼眶。在寻到卢国屏的名字时,陈阿娜和卢丽君更是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终于找到你了。”随即,一家三口拍下唯一一张全家福。
当天,随行人员还特意准备鲜花、水果,以及卢国屏爱吃的黄鳝,在烈士英名墙前祭奠。陈阿娜还将一本战士周阿鹤的立功证书归还部队。“这是在国屏生前寄回的遗物中看到的。我找了这个人60年,没有找到,现在归还你们,希望你们能够找到他或是他的家属……”
归途中,陈阿娜带着久违的满足与快乐,她说:“真的谢谢你们。”
“当年,烈士们为了国家安定、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今天,身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理应尽全力循着每一条线索为烈士寻亲,倾情服务烈士家属,让爱从不缺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东阳市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