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军休干部口述历史系列展播 | 空中打靶

发布日期:2021-12-29 16:36 信息来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浏览次数:

辛富忠,上校军衔,中共党员,黑龙江省鸡西市人,1937年11月出生,1958年9月入伍,1991年1月退休。现为浙江省衢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军休干部。荣获“飞行荣誉证章”、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受嘉奖多次。

点击播放视频

黎明前的空战

1966年10月9日早晨,我们六中队八机值班,提前在天亮前半小时通电检查好飞机,回到休息室,穿好抗荷服躺下休息。睡意正浓,结果一等警铃响起,大家爬起来争先恐后掠门而出,奔向各自战机。还没上飞机,命令起飞的双颗绿色信号弹已飞上天空,情况一定很急!

战机依次滑上跑道。天黑,只能参照跑道灯对正跑道。我是三号机,根本看不到前面的一、二号机,只能看到他们喷管的火光跟着火光起飞,我到五十米后在天空衬托下才看到前机的身影,爬升过程指挥所令航向一百三。

这是对着台湾的方向,紧接着命令投副箱开加力(接敌的动作了)。正前方一百公里……六十公里……注意搜索……左下方发现四架……左转接敌!因为当时大歼五的速度超过一千后操纵性很差,重得拉不动,根本无法转头。等转过头后,敌机已无踪影,我们只能心里干着急。

这时,我听到指挥所呼叫每个参战飞行的代号,每个人都响亮地回答“明白”,指挥所命令我们立即返航。

敌军飞行员出行时一开始还在讲英语,接近大陆时看到我机那么多迎击时,紧张地说中文了。双方相对速度两千多公里,瞬间纠缠在一起。敌军飞行员在紧张中谎报战果,盲目发射导弹。在侦听中,我们听见他们说四人都发射飞弹,并谎报击中我机。因此,我们指挥所逐个点名呼叫我方飞行员代号,以确认有没有人被击中。当确认空中八人都安全时,果断下令退出战斗安全返航。

落地后,首长说:“今天是10月9日,明天就是台湾方面的双十节。敌人想在节前利用台湾比我们早半个小时天亮的机会,在天亮前偷袭我们取得战果,庆祝他们的节日,出动四架F104直奔大陆入侵。”

击落高空侦察气球

美帝国主义一直对我国进行侦察搜集军事经济情报,实施破坏。他们夜间用超低空入侵照相侦察,白天利用U-2高空入侵侦察。后来,我们夜间部队歼灭超低空侦察的P2V,二炮部队歼灭高空入侵的U-2飞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又发明利用10000-16000米高空的“环球西风带”,放飞高空气球挂上照相设备、收发报机沿途搜集侦察军事情报。

所以当时打击美制高空侦察气球就成了备战部队的一项重要战备任务。各部队都建立作战小分队,常年值班,随时准备外空出击。

1972年1月24日,我地空雷达捕捉到由新疆方向飘来的高空侦察气球。当天,气象条件恶劣,整个南京地区都是低云阴雨,只有我们衢州机场勉强符合起飞条件,南空指挥部遂下令命我战斗起飞。

接到命令后,在去机场汽车上,我匆忙穿戴好,默念着打高空侦察气球的有关数据,汽车直接送我到停机跑道端头的飞机旁。这时塔台已升起绿色的信号弹,机械师立即起动发动机。我连忙跳进座舱,整理降落伞和各种接头开关。耳机里传来指挥员口令“605准备好就起飞”“605明白”,我立即加满油门冲上蓝天。起飞往高度300米进云,航向320度出航,保持有利的爬高速度。爬至12300米出云,云上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顶,亮得睁不开眼,景色美极了。

在13500米改平,随着通报的目标距离缩短,我平心静气地注视着正前方,在通报14公里时,我在风档稍左一点发现目标,欣喜若狂,“605发现目标”“盯住目标”“明白”。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小亮点,生怕它跑了。随着亮点一点一点变大,我确信丢不了啦,又检查一遍瞄准,在五公里时就把瞄准点瞄在目标上。

由于目标只一个点,光环中心点也是一个点,而且活动环时光点是活动的,非常不稳,怎么也稳不住。我踏紧两舵,握紧驾驶杆,屏住气,尽力稳住。只觉得目标在变高。当领航员通报两公里……一公里,稍等,估计在600米以内,气球变得有排球大小。我立即按下开炮按钮,二炮齐射。

听到清脆的啪啪声,看到三组雪亮的炮弹打在气球下方,我下意识地猛拉一杆,飞机抖动着不升反而下沉。我赶紧拉杆,稳住飞机,并立即左转回头准备再次进入。

我心里非常遗憾,这么好的机会,怎么打低了呢?一时没找到原因。进入反航向后,重新爬到13600米,不一会领航员命我左转进入。在快要拐出时,我仔细在第一次开炮留下的烟雾中搜寻,刚通报目标正前方10公里,我就看到了。“605发现目标”,接受第一次教训,我升高了100米,而且瞄准点也瞄高一点,还是在通报五公里左右就瞄准了,一公里稍等一会,即开炮,和第一次一样,又全打在气球下方。

脱离后,我懊恼极了,脑子嗡嗡直响,急速地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时间不多,再打不下来就没机会了。我马上关掉活动光环改用固定环,按平时计算好的拉高量定好翼展刻度。

第三次进入,我主动发现目标,在五公里时,瞄准目标上面50-60千分。保持到两公里时才将固定环下沉瞄在气球上。当听到一公里后,又等一会看到气球变得比排球还大了。三炮齐射,随着炮响,气球炸碎了。一闪,气球的悬挂物从我机舱的旁边掠过。“打碎了”“605报告击落了气球”“立即返航”。

领航员给了返航的航向,考虑油量少,距离远,令我下降高度至11000米云中,利用顺风返航。我圆满完成一次跨区出击任务,荣立二等功。

这次击落美制高空侦察气球,教训多多。首先是理论和实际要很好地结合。瞄准过早,造成飞机相对气球下降高度,最后丧失击落机会;第二,对固定目标使用固定环更有利。

1975年2月份又遇到一次美制空飘气球,我再次奉命出击,在福建沿海福鼎上空一次进入即将其击落。南京军区空军在我们师召开现场庆功交流大会,再次荣立三等功。

(厅军休处供稿,口述/辛富忠,记录整理/孙贵文)